我国降准、降息都有空间 货币政策将适时出手
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日前召开的二十国集团(G20)财长与央行行长视频会议上表示,在当前形势下,G20各国需加强协调,同步采取宏观经济政策组合,有效应对疫情冲击。
分析人士表示,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充足,手段丰富,降准、降息都有空间,降低存款基准利率预期较浓,新举措出台只是时间问题。
公开市场按兵不动
自上周一(16日)开展定向降准和MLF(中期借贷便利)操作后,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重归静默,逆回购操作也已“隐退”多时,但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动作频频,特别是美国连放“大招”。
华泰证券(17.430, -0.10, -0.57%)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认为,中美货币政策节奏似乎出现分化。我国货币政策支持重心逐渐转向实体纾困与生产复工,与其他政策配合更灵活有效。
分析人士认为,海外经济体货币政策重心是避免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,而我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,金融市场相对稳定,货币政策无须“大水漫灌”。
民生银行(5.670, 0.01, 0.18%)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,全球受疫情影响,出口需求快速下降,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会有所收窄。人民币资产避险作用开始显现,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,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,资本项目流入料将扩大。总的来看,国际收支相对来说比较平衡,不会对国内流动性带来太大影响。
工具丰富静待时机
专家认为,通过降准、降低公开市场利率等措施,我国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。目前,相比海外主要经济体,我国货币政策空间足、手段多。
温彬认为,多个主要经济体存款准备金率纷纷降到零,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在10%左右。以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为代表,多国基准利率已接近、处于甚至低于零水平,而我国贷款利率还有下降空间。
目前,降低存款基准利率预期较浓。天风证券(5.570, -0.08, -1.42%)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,当前银行同时面临资产和负债双重压力,央行可能近期就会调降存款基准利率。
降成本诉求和下调存款基准利率,均需调降公开市场利率予以配合。虽然本月MLF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利率没有变动,但公开市场利率大概率会调降,只是节奏和降幅多少的问题。
温彬说,现在面临稳增长、稳就业压力,需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。货币政策方面,可通过降准、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合理,稳定市场利率。还可下调政策利率及存款基准利率,释放LPR改革潜力,降低企业和居民部门资金成本,从而刺激投资、消费,稳定和扩大内需。
不过,短期内或仍由结构性货币政策主导。张继强认为,本轮经济问题是结构性而非周期性,央行有必要为未来留出充足政策空间。病因决定药方,实体纾困为主、兼顾金融体系稳定的目标,决定了短期内结构性货币政策唱主角。
目前,央行已推出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、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。“这些贷款的作用就是要把钱引到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,特别是要支持民营企业、小微企业。”温彬表示。
货币财政有望联手出击
分析人士指出,应对疫情,除货币政策外,还需财政政策发力。当前货币政策也留足“弹药”以配合财政政策落地。
中信证券(22.630, -0.13, -0.57%)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指出,“市场对后续财政政策出台非常关注。”我国财政政策工具丰富,包括调升狭义赤字率、提高新增专项债额度、新发特别国债、专项建设债等。
财政政策发力也需货币政策配合。明明认为,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,在我国始终得到较好地执行,例如,在地方债发行规模集中时段,货币政策都有对冲操作。
此外,抵押补充贷款(PSL)为央行创设,主要用于支持发放棚改贷款、重大水利工程贷款、人民币“走出去”项目贷款等。面对疫情影响,再次扩大PSL支持范围,也在货币财政政策考量范围之中。